故事姐姐上英文课啦!“小水滴”的奇妙之旅
当科学知识遇上趣味互动,当环保理念融入童真课堂,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2025年10月10日,我校“故事姐姐”社团的成员们再次走进苏州伊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幼儿园,开启“水循环”主题英文趣味课程。“故事姐姐”们用英语故事、动感律动、趣味游戏与创意手工,将科学原理与环保理念编织成一场沉浸式体验,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解锁水滴的“奇妙旅程”,也为学校在地国际化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写下生动注脚。
英文故事开场,让科学原理 “活” 起来
活动伊始,顾亚楠同学手持色彩鲜艳的手绘教具,随着灵活的肢体动作与丰富的面部表情,用流利的英文讲述起“小水滴的旅行”。为了让“蒸发”“凝结”“降落” 这些抽象概念变得易懂,她脑洞大开:把小水滴在阳光下上升比作 “跟着音乐跳升空舞”,将云朵里水滴聚集形容为 “好朋友抱团取暖”,而雨滴落下则是“欢快地回归大地”。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她,小脑袋跟着故事节奏轻轻晃动。当顾亚楠提问 “Who can tell me how the water goes up?” 时,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,稚嫩的英文回答声此起彼伏,原本陌生的科学词汇,在互动中悄悄变成了孩子们口中的“新朋友”。
动感律动来袭,把环保理念 “融” 进去
紧接着,王小朵同学带着孩子们开启了一场 “水的形态派对”。她率先伸出手臂模仿溪水 “蜿蜒流淌”,又张开双臂模拟海浪 “轻轻拍打沙滩”,最后踮起脚尖、双手向上伸展,化身 “飘向天空的水汽”。孩子们兴奋地跟随着,教室里瞬间变成了 “水的乐园”,有的小朋友还拉起同伴的手,一起演绎 “水滴聚成小溪” 的场景。这场充满活力的律动,不仅让孩子们在节奏中感知到 “水无处不在”,更让“节约用水” 的种子悄悄在心中发芽,也让他们对 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 有了最懵懂又真切的理解 —— 保护水资源,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。
趣味游戏闯关,让知识记忆 “深” 下去
“Now, let's be magic water drops!” 随着和雪涵同学的号召,“小水滴变变变”互动游戏正式开始。孩子们先认真学习成为“冰”、“水”、“水蒸气”的动作要领,随后一场紧张又欢乐的 “形态变换挑战赛” 拉开帷幕。“Water vapor!” 和雪涵一声令下,孩子们迅速踮起脚尖、张开双手,像轻盈的水汽般 “飘” 起来;“Ice!” 指令刚落,大家立刻抱臂蹲下,化身一颗颗可爱的小冰块。游戏还增加了 “速度比拼”和“寻找同类”环节,孩子们在奔跑、组队中笑声不断,不仅锻炼了快速反应能力,更在团队协作中加深了对水三种形态的记忆。
创意手工收尾,让实践收获 “满” 起来
手工时间由嵇柳慧姐姐带领孩子们制作 “动态水循环盘”。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,有的画出蔚蓝的大海,有的绘出洁白的云朵,还小心翼翼的贴上写有 “Evaporation”“Condensation”“Precipitation” 的水滴纸条,再用绳子穿孔打结制作完成。“快看!转动圆盘,小水滴真的在循环!” 当看到自己制作的水循环盘 “动” 起来,孩子们激动地向同伴展示。在动手过程中,他们不仅重温了水循环的完整流程,锻炼了创造力与精细动作,更在心底刻下了“水是会循环的,但也要好好保护” 的印记,为这场主题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双向成长!小老师与孩子们的 “双赢课堂”
整场活动中,故事姐姐社团的 “小老师们” 默契十足,全英文的互动交流让国际化氛围愈发浓厚。对伊顿的孩子们而言,这是一次 “玩中学、学中玩” 的奇妙体验 —— 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,环保理念也不再是生硬的口号;而对 “小老师们”来说,这更是一场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成长之旅。这次在地化国际理解教育活动中,故事姐姐们走进真实的教学场景,在策划活动、设计课程、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,从知识学习者成为文化传播者,不仅提升了英语表达能力,更锻炼了她们的领导能力、团队合作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。
社团赋能成长,践行育人使命
这一社团实践,正是学校 “立足幼儿教育、服务社会发展” 办学理念的生动体现,也彰显了学校培养 “具备国际视野与专业素养的新时代幼儿教师”的使命。未来,学校将继续以社团为纽带,为幼儿教育领域输送更多能搭建跨文化沟通桥梁、传递正向价值的复合型人才,让教育的温度与力量,温暖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。


用户登录